当你还在千辛万苦、跋山涉水,人家90后已经直接轻舟已过万重山。毫无疑问,你的存在就是被颠覆的,就是被逆袭和被征服的。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去听信所谓的互联网基因、思维或商业模式,而是洞察时代变化的势能,并拥有互联网能力。
互联网大潮裹击之下,大家似乎都陷入焦虑之中——过去不再成立,未来看不清晰。何去何从?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能坐等上帝的指引,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去探寻、试路。
2014年2月23日下午,优米网联手新唐智库举办了首次“砍柴(侃财)主题沙龙”,沙龙的主题为《互联网大潮中,我们何去何从》。包括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研究专家吴声、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丰厚资本创始人杨守彬、开卷创始人蒋晞亮、《人民论坛》杂志副总编辑陈阳波、《IT经理世界》杂志电商产品线总监刘琪和新唐智库创始人张小平等几位互联网、财经界达人进行了思想分享与众筹。这里摘选了部分精彩观点,以供大家分享。文章未经分享人审阅。
吴声:价值已经漂移,身体还在拧巴
(罗缉思维总顾问 吴声)
(一)、传统企业患有互联网焦虑症
1、价值已经漂移
我们的身躯、大脑,对于团队、组织、产品、服务,以及所有的东西,完全都是不相称的。举个小例子,中行是最早学习互联网金融的,当时推出的一项服务是,每次用户用存折取款时,将用户的收益数也打印上去,想法不错,但这种纸质的存折、柜台的营业员以及背后的IT架构,根本无法与互联网公司竞争。传统企业之所以焦虑,在于它的身体完全是拧着的,它自然而然就恐惧,它怎么做都不对。
2、移动互联网带来“大分流”时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与社会标签,但这些可能越来越不重要了。移动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解构和重组的工具,以企业或者组织为中心的时代,正不断被追求个性的个人自由时代所分流。罗辑思维就是基于这种理解上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3、你的存在就是被颠覆和被逆袭
当你还在千辛万苦、跋山涉水,人家90后已经直接轻舟已过万重山。毫无疑问,你的存在就是被颠覆的,就是被逆袭和被征服的。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去听信所谓的互联网基因、思维或商业模式,而是洞察时代变化的势能,并拥有互联网能力。
(二)、打造互联网能力的三个核心
不要简单讨论商业模式的正确与否,不要迷信互联网思维,企业是要贴近时代的玩法,理解时代的消费精神,去尊重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商业形态与产业规律。
1、产品即媒介
大家都在谈转型。我们发现,这些转型比较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在产品表达上具有了很强的媒体特性。比如说松下,2013年财报发布以后,股价大涨,投资界一片看好,后来总结了两个原因:一个是特斯拉向其下了订单,把它定义为“Tesla inside”,跟Tesla的合作让松下获得了互联网传播的势能;另一个是松下从2012年开始生产了很多颠覆性产品,它的动作在日本丝毫不亚于中国的小米,单从电动牙刷一个小品类来说,它就为松下贡献了9%的利润,几乎每一个日本人拥有一个,并在生活里不断讨论它,称它为“出行利器”。
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媒介能力与媒介属性,缺乏引爆基因,个人觉得就没有继续谈论的必要了。
2、社群是新商业形态的DNA
玩法变了,社群时代来了,打造社群能力是所有组织真正值得努力的方向。这个时代还有品牌么?Logo时代已经过去了,它是工业时代差异化竞争的产物,现在的Logo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故事,或者说故事才是品牌。大家一直都在谈论小米的营销,它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在营销产品的同时,营销费用又是最低的。它并没有投入大量硬广来做营销,而是通过讲故事,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让用户变成了拥护者。
以后还有用户吗?没有,只有拥护者。什么拥护者?拥护者是基于价值观、生活理念或哲学,所形成的共同伴随。对企业来说,这种钱挣得好,挣得持续。
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将是你与社群的链接能力,而非信息能力。微信之所以让马云恐慌,是因为企业只需要一个公众号,就可以直接与用户进行零距离沟通,不再那么需要淘宝这个媒体中介了。
3、“取势”至关重要
在今天,从创业到商业,从转型升级到品牌,乃至营销变革等多个方面,对“势”的洞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雷军把他们的基金叫做顺为基金?我相信是取自顺势而为之意。也就是说,我们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乘势而做、借势而动,这会重新定义我们对于产品、品牌、营销乃至组织结构变革的要求。
曾经有一家汽车厂商找到罗辑思维要投放广告,但最后被婉拒了。我们要做好罗辑思维,不是迎合某一个商业利益相关方,而是更大范围关心我要玩好,要把社群玩得很嗨,服务好我们的会员。所以,罗辑思维要做更有意思的事情,你会看到我们选择了牧马人、冈本等品牌合作,它们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调性,我们可以一起助推势能。
企业和组织要真正用心去洞察时代的势,比如用疯狂或失控的方式做组织,融入年轻人的消费文化和圈子,这些都是亚文化或者小圈子,但恰是这种小众的趣味,才有可能去做大规模的引爆流行。
总结: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该何去何从?很简单,要真正去顺势而为,去因势利导,迅速地去锁定社群,并将社群的连接能力如何转化为社群运营的能力。
项立刚:和新生事物一起赛跑
(项立刚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
1、苹果用一根手指干掉诺基亚
全世界最早做智能手机是谁?是诺基亚,是英特尔,是微软。什么是智能手机?它们认为智能手机就是小电脑。他们在用电脑的思维做智能手机,把电脑的那些东西往手机上搬。所以,2007年苹果手机一出来,一下子将它们打垮了。为什么?苹果的力量是什么?因为它知道智能手机并不是小电脑。
智能手机有一个“父亲”,是电脑,电脑给这个孩子遗传了两大能力——计算和存储,这是电脑的核心;它还有一个“母亲”,是手机,手机给它遗传了一大能力:通信。这个孩子继承了计算、存储和通信的能力,它还自己创造了一个能力:智能感应。这是诺基亚、微软等都没理解的,苹果基于这种理解,发动了一场革命,一下子把鼠标、键盘都干掉了,只剩下一根手指头。
2、移动互联网拒绝秩序
再说操作系统。原来微软用的操作系统是分层分级科学管理,大家用鼠标进去挺方便,也没觉得有多大问题。但是想一想,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开放、共享,移动互联网的精神是什么?第一是方便,第二是管理,第三是计费,第四是安全。它是不同的东西。
好比图书馆的书架,一定是按哲学、音乐、文学、科学等进行分层分级管理,但你们家的书架怎么分?很可能是乱七八糟将书都堆在上面。这种乱七八糟带来的是方便,是效率高。全世界的科学家没有一个桌子是干干净净有秩序的,桌子干干净净的一定比桌子不干净的效率低,因为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整理上去了。
苹果是怎么做的?是把所有应用全堆在桌面上,你自己最想要的可以往前放,不想要的就往后放,没有科学,没有分层分级这些东西。
3、服务比传播更有价值
传播有价值吗?我认为有,但价值不大。服务更有价值。
新浪网和携程网,大家觉得哪个收入要高一些?新浪一年30几个亿的收入,携程网一年40几个亿的收入。很多人不相信,携程比新浪收入还要多!
你们知道新浪有多少利润吗?几百万!携程网呢?前不久,我碰到行内的一位老总,感叹说现在这块竞争太激烈了,我们的利润面临巨大冲击。我问他利润怎么样?他说我们原来的毛利是80%左右;现在不行了,下降到75%了。净利原来有30%,现在也下降到19.1%。也就是说,携程网一年近7个多亿的利润。服务是这个行业最具价值的竞争。
4、你剩下的工作就是扣扳机
我们看到:首先,全世界所有的军事领域,已经被智能感应、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等完全颠覆了。那些恐怖分子是怎么被打死的?如果没有卫星、没有定位,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有一种机枪,一个小姑娘就可以开枪将1000米内的人打死。怎么打死的?这支枪有温度感应、有湿度感应、有重力感应。把所有的数据都算完了,你剩下的工作就是扣扳机!
5、打车软件是一个巨大错误
第二个领域是智能交通体系。打车软件从机制上来说是错误的,它根本是一个错误的软件。它是从英国抄过来的,英国人打车需要预约嘛,所以才有这样的设计。我们需要的打车软件,是招手即停;如果招不到怎么办?就需要打车软件将我最近的车给找来。但现在的打车软件用的是招标。比如说我要去机场,很多出租车来招标,来的那个人可能在2公里以外。这违背了社会节约就近的基本原则。
6、你的健康需要喋喋不休的管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智能健康管理。我戴了一个耐克的感应环,这个感应环不是健康管理,是运动管理,它只能做最基本的东西。它有一个赋有值,记录我每天运动的量,然后向我推荐未达到的数值。我太太说,你原来冬天经常感冒,但今年冬天没感冒。为什么?因为我有了量化管理的工具和能力。
但运动管理不等于健康管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产品,会告诉你的体表温度、血压、血氧、血流速、血管硬度、心律、心电等等身体健康情况。以及所处环境的电子辐射、电离辐射、甲醛含量等等,再加上你的体质、含水量等等数据,都输入到音频台PTM里去。
我们要建立一个8维度的人体健康模型。做了健康模型之后,你的数据来对比我们健康模型,然后我们认为你今天缺少运动,要求你有把这个补上;我们觉得你可能营养摄入过度,觉得你睡眠时不够充足,那么我们会每天提醒你。我们就像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太一样,说你今天这个不够,那个需要改善。我相信在这个健康管理仪器每天喋喋不休的督促之下,你的健康肯定会有一些提升。
7、衣服里的芯片让你不再受价格欺诈
现在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做一个店,把实体店搬到手机上来。那么这些东西还是过去的东西,我这件衣服80块钱出来的,买的时候就480了,为什么?它有经过批发再批发到零售店,这么出来的。到网店上便宜一些,但是它仍然有问题。
未来的电子商务可能会出现颠覆性的平台和办法。我更相信NFC。你们看我的手机里面都NFC的标签。这个标签里面的芯片,周围是天线,它会把天线信息写到这里。以后的情况会是这样:你穿的衣服里面有NFC芯片,我觉得你这个衣服不错,我拿手机一靠近你,就知道了这个衣服的所有信息,包括价格。
总结:现在确实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这些人如果要跟着人家的后面是没有机会的,我们一定要看得更远一点。一个新生事物一出来,我用敬而远之的心态,我用等等看的心态,那当然没用。如果你新东西一出来,我就跑到它前面,我就不相信,我比90后跑得差。
曹虎:价值变迁,重构医疗业和咨询业
(曹虎 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
1、移动互联网让乡村医生也能做心电图
预防医学治未病,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健康管理,无论从疗效还是社会经济成本,都更有效和划算。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对我们的健康管理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我们最近也成立了一个基金,投了两家公司,都是远程医疗范畴,就是从远端采集医疗数据,然后把这个复杂的医疗数据放到我们中央办公室,里面有200-300位大夫来专业处理,处理之后再返给终端的用户或医生。比如卫生部推出的一个重点项目,就是用一种手机配上一个外加设备,可以让远在乡村的医生也能做心电图。乡村医生他不够专业,信息采集之后马上反馈到我们中央实验室,中央实验室就能帮助他看心电图。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能够一下子让我们过去不具备的医疗服务能力,一下子辐射到我们的乡村和偏远地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对医疗服务本身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
2、医生是专业人士,不应依附于医院
移动互联网冲击最大的是医生。过去医生基本上依附医院,而在美国,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医生是自由职业者,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人士。美国实行医生楼的模式,医院提供一个设施,医生自己开业,医生和医院基本上是分成的模式。
国内目前很少有独立开业的医生,但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情况开始产生变化。比如春雨医生,郝大夫等等。一些医生非常注意自我品牌的塑造,有些人在微信上也开了公共账号,比如张强(音)。这些医生越来越成为独立的专业人士,甚至像明星一样拥有了一批粉丝。
3、病人变得高度知识化
互联网对病人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能上网查询,或随时通过互联网向专业人士请教,病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或者说变成一个高度知识化的病人。我有很多做医生的朋友,他们感叹,现在很多病人非常专业,问的问题基本上感觉至少是医学院毕业生才能问出来的问题。这也给他们一个很大的压力和动力,让医生不再轻易糊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同时,医生也觉得和高度知识化的病人非常容易沟通。比如,有些病人了解很多药物的有效性,他会关注我是吃这种心乐宝型药物有效,还是吃戴芬类药物更有效。
4、互联网让病人更加遵守医嘱
互联网对病人还有一个很大影响,就是更加遵守医嘱。传统的医疗基本上是在医院里面完成,进入医院的门到出了医院的门,我的医疗就完成了。但在欧美等国家,都讲究转化医学——从病人的家门到医院的大门整个过程,我们把它连接起来。通过移动互联网,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整个生活状况。
美国国防部有一个非常重大的计划,要花大量资金来做100万退伍军人的360度健康跟踪,研究这些老兵的DNA是什么,每天吃什么、如何运动,家族有什么遗传病史,你每天接触到什么?然后这些健康数据都搜集起来,在此基础上最后建立一个人类全悉医疗健康库。这个做起来后价值无可比拟。
5、咨询公司发现自己对手是IT公司
我是从事咨询行业的。咨询行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价值已经变迁了。美国有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给国内非常著名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做项目方案,在竞标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原来熟悉的咨询公司,而是类似谷歌、IBM、埃森哲之类的在跟它竞争。因为这些公司全部具备交付能力,而传统的咨询公司不具备这个能力。传统咨询公司,我可能给你出很好的idea,但最终我能不能帮你一起去实施?能不能真正把这些设想变成客户的商业价值?一般都做不到的。
传统咨询公司面临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越做越小,越做越边缘化。这些咨询公司在忙着帮别人做咨询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你可以看到,现在全球排名前几名的咨询公司,都开始做自己的内部变革。比如一家全球排名第一咨询公司,开始在全球建立技术交付中心,抽出400多个最优秀的人来做编程之类的技术活,通过IT技术将战略思想落地。
杨守彬:手机是吞噬传统行业的黑洞
(杨守彬 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黑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1、手机是黑洞,吞噬一切传统行业
很多人在这样一个时代,上抓不着天,下落不了地,就会感到恐慌。为什么上抓不着天呢?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受多种价值观的支配,混乱交错地影响着我们;为什么下落不了地?是因为我们心没定,所以天天会围绕着其它的人和事转。今天出了一个黄太吉,明天出了一个马佳佳,我们都赶着去关注,疲于奔命。
我在2005年的时候投资了几个天使的移动互联网的项目,那个时候为什么去做这样的投资呢?雷军讲手机是未来世界的中心,这毫无异议。我个人认为,手机是一个黑洞产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它每开发创造出一个强大产品或功能,都可能会吞噬和消灭一个传统行业。
比如,手机照相功能一强大,照相机就没市场了;它的视听功能一强大,MP3没人用了;微信的中文阅读功能和内容加强,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等就面临被灭掉的命运;大家都知道,印象笔记很火,但只要微信把收藏功能一加强,印象笔记的增量市场直接就给扼杀掉了。
2、关于手机的三个10
未来我们所有的生活和商业都会集合在手机终端。手机为什么这么厉害?我总结它有三个10:
第一个10,手机每天陪伴我们的时间平均下来不低于10小时,这是我们个体以外的任何人、事、物都不可能做到的。你跟谁再亲近,他也不可能每天陪你10个小时。我们出门忘了带钱包,忘了带任何其它的东西,都不如忘了带手机恐惧。
第二个10,是我们的眼睛离它只有10厘米。它是离我们眼睛最近的终端。你去看它的时候,也就10cm的距离。
第三个10,就是你每次打开手机都会保持在10秒钟以上的时间。
3、微信是一次哲学实践的成功
为什么马云感到恐惧?是因为他努力多年的事,微信一夜之间赶超了他。
张小龙对哲学,尤其是《道德经》非常有研究。其实微信的成功是张小龙一次哲学实践的成功。微信界面很简单,一个小人和地球的界面,从开始到现在甚至未来都不会太变。这是想让一个人完成和这个世界的连接。
微信的成功,是因为顺应了这个时代发展的势能。内顺心,外顺势。社会大势需要这样一个产品。
4、互联网创业符合量子理论
创业需要符合两种定律。
第一类符合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可预测、可控制的。比如你做经济型酒店,你第一年开了50家店,第二年你说开2000家店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你力的大小、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一切都可以推导。你开这么多店,需要多长时间选址、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装修、需要多少物料,都可以算出来。所以它符合牛顿定律,是可预测的。
另外一类是符合量子理论。量子理论是不可预测的,变化没有规律,但只要μ值调对了,一下子就爆发了。一切对人的精神的、意识的、娱乐的创业,都符合这个规律。我们讲电影、明星、动漫、游戏,包括微信这样的产品,都是带有量子理论的属性。它只要一爆发,它一下子就火了。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未来不会有什么大平台、大中心,都是次中心或者微中心。你像罗辑思维,其实不需要很多人,10万特别忠诚的粉丝就够了。我最近也投了一个专门做女性社群电商的项目。因为现在的人们价值观不可能大一统,就会有一些人就开始分流,一批几万人、十几万人就可以养一个这样的公司了。
5、商业的本质是无商业
你甭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是其他什么,一切都还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我觉得做投资不一定赶热点。在我理解,商业的本质就是没有商业,是无商业。前两年团购网站特别火。经过百团大战、千团大战,最后为什么是美团网留下来?是因为他们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和遵循。
美团网曾经和一家冰淇淋厂商做过一次团购, 50块钱的双色球冰淇淋团购价只要25元,参与的人大概有11000人。但后来这家冰淇淋厂商发了一个声明,说合作的商务合同还没签就开始团购了,我们没办法兑换。很多消费者因为兑换不了团购卷,就开始埋怨自己被欺骗了。这个时候,一般的公司肯定开始研究危机公关策略,提出不可抗力之类的各种借口,以推卸自己的责任。
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和他的高管团队讨论,说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办?一个问题讨论了两天,形成了两个结论:第一、美团网为每个消费者补贴25元,让他们还用那个券和码去兑换,为此总共大概倒贴了20多万;第二、王兴等高管团队决定,形成一个价值观的排序,那就是消费者第一、商户第二、员工第三、投资人第四、王兴第五。所有遇到任何商业纠纷或冲突的时候,全部按照这个价值排序去做。当大家都在耍花招时,美团网却牢牢地抓住了商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