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想退车?我不是教你“过度维权”

分类:汽车
1


经过20来天的折腾,石家庄的赵先生终于和那辆让他先喜后恼的车说再见了。4S店虽然没有以“退车”的名义退还他的车款,但毕竟还是把他的购车款如数还给了他——这个结果在汽车“三包”出台之前,基本上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赵先生却奇迹般地达到了目的,尽管至今他也搞不明白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新车出店就漏机油

第一次见到赵先生的时候,他正在4S店门口展览他的新车。车的机盖大开,车身上贴了声讨汽车质量和要求退换的标语,还有几个白布做的横幅零散地挂在周围的树上、电杆上。

这是一台德系新款B级车,有着招牌式的2.0T缸内直喷发动机。不过,这台明星发动机这次算是露了大怯,喷出的机油把发动机舱搞得一塌糊涂——说漏机油已经不足以说明发动机的激情,准确地说,应该是喷或者射,从机盖内侧到发电机再到护板,几乎整个发动机舱内都能看到油渍,赵先生说,4S店至少又补进去了半桶机油。


当地网络媒体也关注了此事

赵先生4月9日提的车,隔天就发现了地上有一摊机油,打开机盖一看,里边的惨像几乎让他晕过去。

这台车价格近30万,办好手续挂好牌照总共花了33万。刚到手就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尚在购车喜悦中的赵先生一时急火攻心,很难适应这由喜到惊之间的落差。家人陪他把车开回4S店,4S店鉴定的结果是,发机机上某部件加工不平整,导致密封不严。赵先生当即提出换车,但4S店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答复:退车换车都是不可能的,只能考虑维修。

赵先生很不解,新车就出这么大的问题,怎么就不能换一台呢?店方解释:一,发动机漏油只是一种瑕疵,完全可以通过更换相关零部件解决;二,厂家没有任何规定可以换车,更不可能退车,所以想都不要想。

这两种说法赵先生都很难接受,发动机都漏成这个德性,车都不敢开了,还是瑕疵?厂家说不退换就不退换,凭什么让厂家一方说了算?

这种原则问题上,4S店是不会让步的,于是第一次谈判就谈崩了。赵先生实在不能接受新车就拿去让人拆得乱七八糟地修理,再说修了以后对发动机性能有没有影响也不好说,还有那满发动机舱的油污,怎么清理?搞不好就可能自燃。

实在谈不拢,赵先生就召来了一帮亲朋好友到4S店聚会,顺便把问题车打扮了一下,放在4S店门口造影响。

不堵门就没人跟你谈

问题车一摆,条幅一打,4S店的生意自然会受影响。于是,赵先生受店方之邀进行了新一轮谈判。店方提出,赵先生撤去门前的仪仗,双方共同找消协或工商协商解决此事。

这倒也是一种方法,消协是帮消费者维权的组织,工商是处理消费纠纷的政府有关部门,也算是说理的地方。于是赵先生把门口的队伍解散,等着跟4S店一块儿去协商。

双方共同找了一次消协,赵先生去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消协只是协调,只不过是双方换了个地方接着谈,谈成谈不成,消协也没有办法。谈了半天,自然是没有任何结果,消协无奈表示双方有机会再谈。

但接下来的几天中,赵先生基本见不到4S店的负责人了。理由非常老套,不外是正在向上级反映,等待答复,或者领导很忙,外出公干之类。

几天的等待之后,赵先生觉得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要不就没完没了地拖下去了。于是,赵先生重整旗鼓,把4S店外的仪仗队又重新组建起来。

队伍一拉起来,店里就有了反应,双方商定,一同到工商局去谈谈此事。这些赵先生多了个心眼,表示事情一天不解决,门口的队伍就一天不撤离。

有关部门都指望不上

4S店门口的仪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路人甲乙丙丁自然会凑上来看看热闹,顺便骂骂4S店帮赵先生打打气;媒体也听说了此事,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都赶来采访。

这中间就有了高人。在了解了赵先生的购车经过之后,有人很敏锐地指出,4S店在卖车过程中有明显的过错,必须承担责任。

原来,赵先生在提车的时候,打开发动机舱盖看了看,当时就发现发动机盖上有一块油渍。赵先生问销售员是不是漏的机油,销售员叫了一个维修工过来看了看,然后肯定地告诉赵先生,这是台新车,绝对不可能漏油。赵先生也没多想,就在验车单上签了字。

高人指点说,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新车售出前就可能已经漏油,是台问题车;另一方面,当赵先生提出疑问的时候,店方有义务进一步检查确认油渍的来源。由于店方的疏忽,导致问题车交付到客户手中,店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高人指点下,赵先生找到相关销售人员,重新讨论了销售中的相关细节,偷偷地做了录音,留下证据备用。

在当地工商分局的主持下,赵先生与店方又进行了一轮谈判。赵先生自以为掌握了重要的筹码,就售前发生的问题质问店方,要求店方承担责任。让赵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店方并无意否认此事,也愿意承担责任,但承担责任的方式就是帮赵先生修好车,因为厂家就是这样规定的。

赵先生一再强调这是售前发生的问题,不能按售后服务来解决,但店方的姿态是“任尔东西南北风”,并诚恳地请求工商部门,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到法院打官司吧。

工商部门也对赵先生表示爱莫能助,他们的职责也是调解,调不成就只能建议他们到法院解决了。

“过度维权”出奇迹

赵先生很愤怒,但并不想打官司。因为打官司不但旷日持久,将来还会面临鉴定、举证等一大堆麻烦事。于是他牙一咬、心一横,决意跟4S店死磕。

此前在4S店门口搞仪式的时候,也有110的警察过来询问情况,并讲明了原则:对消费者维权不反对,但不能堵门、不能打条幅。警察也是消费者,其实也比较同情赵先生不幸的遭遇。赵先生决定利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继续他的维权活动。

此后几天,他的车每天坚持在4S店门口展览,并有三四个人值班,向路人和进店的客户宣讲有关事宜。由于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4S店和警方都没有出面干涉。然而,在平静的表面之下,赵先生在策划着一场更大的行动。

时间到了4月30日,五一小长假第一天,赵先生召集的三四十号人一早就来到4S店。先是在门口打出横幅,并有意识地拦截进店工作人员的车辆,但对客户的车保持了友好的态度。很快,110接警后赶来,赵先生向警察同志表示决不做出违法举动,撤去了门口的条幅,把大部分人员安排进入到4S店内,要求保持克制,可以做客户的工作,不能跟店方发生肢体冲突。

是4S店报的警,警察同志却表示爱莫能助,因为这些人是以看车的名义进入4S店的,也没什么违法举动,警方也只能静观其变,不便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僵持了几个小时,在警方的协调下,双方又进行了一次谈判,店方态度依然强硬,谈判无果而终,赵先生愤而离席,继续组织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行动。

这次行动形式上有所创新,吸引了好事者利用微博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了直播,吸引了大量围观的同时,又吸引了一些媒体到现场采访。

到下午的时候,双方又在警方的主持下进行了谈判。谁都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店方居然找了一个神秘客户,接手赵先生的车,赵先生的购车款加上税费无33万余元,将在几天后由警方转交赵先生。

虽然形式上不是退车,但实际上,这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给赵先生退了车。

什么神秘的力量起了作用?

在几次谈判的过程中,双方其实都已经清楚,这事最该负责,也最有能力负责的是生产厂家。但一者4S店已经花钱把车买到手中,厂家完全可以袖手旁观;二者,4S店对厂家完全没有话语权,也不敢要求厂家对此承担责任。

事实上,是厂家把一辆不合格的车给了4S店,4S店没及时发现问题,又把问题车交付给了客户。客户拿到问题车,自然会跟4S说事。4S店没法跟厂家说理去,自己完全承担损失又不情愿,于是只好选择了死抗——在此,让我们一起鄙视一下强大而无良的汽车制造商。

但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让事情突然有了转机?赵先生至今莫名其妙,媒体也莫名其妙,4S店又守口如瓶,旁人只能猜测了。

也许是媒体的报道和直播的微博惊到了厂家,厂家给店方施加了压力,指示店方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问题?

也许是有关部门注意到4S店前举行的仪式,感觉有碍观瞻、影响不好,所以指示4S店尽早妥善处理?

据赵先生事后的揣测,问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抓到了4S店的把柄,可以证实他们在卖车时面对客户的质疑,没有尽到核实确认的责任,导致问题车的售出;二是一波波升级的仪式,让4S店不堪其扰,生意大受影响,也看到了赵先生死磕到底的决心。当然,媒体的关注和微博上的舆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终于解决了,如果让赵先生发表总结陈词的话,至少有如下几点:一、千万别信厂家的质量保证和商家的鬼话,付钱前无论如何要把车看仔细,出门人家就不认账了;二、要么认栽,要么就拿出时间、精力并做好破费的精神准备,4S店惯用的手法是等车主耗得没了耐心再说,所以车主要有决心跟4S店死磕下去;三,斗争要讲策略,不管用什么手法,重要的证据要搞到手。

也许汽车三包出台后,赵先生们的维权之路会平坦一些,但也不能过于乐观,看看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就会知道,退换车的条件比较苛刻,至少像漏机油这样的“小问题”是不能退换的,构成退换条件的,都是可能要你命的大问题。

反正,面对强大的汽车厂商,老百姓维权不容易。要是想听什么建议,只能告诉你,要依法维权。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