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师把民艺变成奢侈品,你会买吗?

分类:艺术
2

     卡夫卡说,“没有什么比这种纯洁的、摸得着的、到处有用的手工艺更美好的东西了……那些工作比办公室的徭役美好,有价值。表面上看来,办公室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拥有如此高的情感价值,民艺相关的很多物品,也逐渐拥有比奢侈品更贵的金钱价值。其中缘由,除了手艺里的“艺”,还有手艺人的时光。


一把纸糊的椅子,惊艳世界,拿下全球设计界的“奥斯卡”

品物流形的设计师,左起克里斯托夫· 约翰(Christoph John)、乔瓦娜· 波格道诺维奇(Jovana Bogdanovic)、张雷。品物流形供图。


       天津人张雷与他的同事——一位德国设计师和一位塞尔维亚设计师,从2010年开始在杭州余杭乡村寻找失落的民间手艺。余杭纸伞,诞于清乾隆年间,以竹、木制伞柄和伞骨,宣纸糊的伞面,伞面涂以熟桐油,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在瓶窑深山,与5个纸伞师傅一起工作3个月,学习糊纸伞。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张雷萌生出用皮宣纸作为椅背的想法。经过反复实验,柔软细腻的宣纸终于拥有了木质的坚硬。一把纸糊的椅子,惊艳世界,2011年获得了全球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德国红点至尊奖。

       纸可以幻化为椅子,也可以成为一盏灯——纸灯罩。宣纸撑出荷叶的模样,从纸中透出的光线更加柔和自然;一件收纳器,纸的蜂窝巢,伸缩自如。对传统材质的研发由纸又转为竹、陶瓷、棕、清水丝绵。丝竹的灯罩,由竹匠将竹劈成薄厚均匀的篾,纤细如丝,风干后为金黄色,通透、柔软,有竹的清香。白色的桌面,陶瓷制成,高洁、光滑、圆润,像叶上的一颗露水。清水丝棉制成的灯罩,是薄如蝉翼的梦,半圆形,是茧在清水中展开的模样,一熄一灭间像极了日出日落。

       “追寻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和设计结合起来,这是我工作的根。不是把传统的东西照搬,而是把它打散、肢解,成为我们设计的营养。”张雷说。


回到丝竹纸

品物流形供图。


       不是把中国元素作为符号去贩卖,而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成为自身的骨血。张雷的团队名为“品物流形”,取自《易经》的“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张雷在意大利读完设计后回到杭州,这个大学时读书的地方,一呆就是九年,当一些人选择走出去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归:回到中国,回到传统,回到手艺。2012年,“from余杭”项目拿走米兰设计周卫星沙龙(Salonesatellite) 展区“设计报告奖”(Design Report Award)唯一大奖,这也是主办方第一次把此奖授予中国设计师与设计品牌。

       两年前,张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有个几年计划,想要走遍中国的各个角落去寻这些根,采访手工艺人。我要做深入的研究,不仅是与设计相关的研究,还包括去考察传统工艺材料、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从中提炼一些可以传承的点。”

       在寻访手艺的过程中,开拓设计的边界,并让更多的设计师加入其中。2013年,张雷的团队策划了历时5年的设计项目“融Rong”,每一年对一种杭州的传统材质做创作,竹、丝、土、铜、纸。张雷说,“融”的核心思想是解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再造。这场解构邀请了产品、建筑、家具、服装、首饰等不同领域的17位设计师。第一年的解构对象是“竹”,就像一场材质的实验游戏:设计师陈发现,竹子的每一根纤维都有一个细胞,可以无限延伸,于是他运用竹子的曲线和弹性做了一张凳子;马良旭将陶土与竹丝融合,经过火的淬炼,造出一种新的材质。


手艺是更高贵的奢侈品

春在中国竹面榻

春在中国烤漆团花衣柜


      “春在”,被《华尔街时报》赞誉为具有“新东方风格”美学特质的家居品牌,其团队的核心秘密在于:有一批手艺精湛的技师,他们都是有15 年以上经验的木工师傅。

      “春在”创始人陈仁毅来自台湾,曾是芭蕾舞者。20年前,他到广东中山做家具工厂,由此结识了不少手艺了得的工人。长期在国外的游历更让陈仁毅确信手工制作的可贵之处,“爱马仕的包、宾利汽车的零件都是手工制作,也是它们被人珍视的原因。” 2004年,陈仁毅来到上海创建品牌,实施“当代中国美学”的梦想。他在上海市郊开设了一处工作间,将当年在广州做家具时相识的老师傅请到上海。

       木雕是中式家具中最常见的技法,也是“春在”家具中运用最多的元素。陈仁毅对木雕师傅要求高,下刀要有神,更要对线条和美感有悟性,这样有利于与设计师沟通合作。


       四十多岁的张师傅说,他在20岁时跟着一位江苏师傅学木雕,光是习画就用了半年,然后才能学习拿刀;刀又分为平刀、圆刀、半圆刀和三角刀等,一套有三十多把;等熟练掌握绘画、拿刀两种技艺后,才可学习雕刻技巧。木雕行业常说“三年学徒、六年半做、七年挣钱、十年出师”,张师傅学了整整10年才出师。

       相比这种耗时耗力的经验积累,现在的年轻人更愿学习简单的机台操作,很多家具制造商也更青睐适合量产、回报率高的机械化工具。但传统手工雕刻的美感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花纹的微妙韵律也只有手工刀法才能雕琢出。翻卷状的植物叶子,机器通常使用激光垂直打出纹路,至多打到2.5厘米深,不仅生硬,立体感也有限。在案几侧面雕刻一整面牡丹花,要耗费熟练工匠3个月时间,只有心无旁骛才能获得富有生命力的细节。而时间,对于很多品牌而言,恰恰是最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