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道智库2025年2月19日

几十年来,慕尼黑安全会议(MSC)一直是跨大西洋领导人重申共同致力于集体安全的首要场所。即使在政治动荡时期,美国总统和欧洲决策者也可以在这个论坛上重申北约和跨大西洋联盟的持久实力。
然而今年,基调有所不同。
新的全球秩序:这是北约末日的开始吗?
据1945智库分析,2025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举办正值全球地缘政治发生深刻转型之际,后冷战秩序的旧有确定性正在逐渐消失。
长期以来,北大西洋安全框架都以美国的领导地位和欧洲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依赖为基础,而现在,这一框架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可能是致命的。两股关键力量正在加速这一转变。
第一是地缘政治向多极化转变,美国霸权不再是不可挑战的,欧洲必须在一个权力更加分散、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里前行。第二是“主权主义”战略愿景的兴起(或回归)。这一战略愿景在美国扎根,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欧洲右翼民族主义运动的日益壮大也反映了这一点。
这些力量正在汇聚,瓦解北约和更广泛的北大西洋安全秩序的基础。在2025年慕尼黑峰会上,华盛顿与其欧洲盟友之间的分歧不再只是外交摩擦点,而是更深层次结构转型的纷争,这种转型可能会使联盟本身变得过时。
向多极化转型:美国战略主导地位的削弱
北约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存在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框架内。北约最初是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堡垒,后来成为单极时代美国全球霸权的工具。华盛顿认为欧洲安全是美国利益的核心,北约得以维持。但这一假设现在受到质疑。
世界向多极化转变是不可否认的。俄罗斯持续的军事行动,以及印度、土耳其和巴西等中等强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意味着战略舞台不再由美国主导。华盛顿越来越关注现实对手、经济竞争和国内政治优先事项,这让欧洲意识到跨大西洋安全框架不再是美国的主要关注点。
在2025年慕尼黑峰会上,这种转变显而易见。欧洲领导人期望美国重申其对北约的承诺,但美国代表团明确表示,无条件安全保障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仍在参与欧洲安全事务,但不再以北约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身份行事。相反,美国的行为更加有选择性,根据国家利益而非联盟义务来追求战略优先事项。
这一变化不仅仅是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产物,它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现实。随着美国适应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体系,其资助欧洲安全的意愿正在减弱。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面临的问题是,欧洲是否准备好迎接美国在北约的军事领导地位不再有保障的未来。
主权主义与美国战略转型
地缘政治向多极化的转变,因美国内部的政治转型而加剧:主权主义崛起成为美国的主导战略愿景。
与主张退出全球事务的传统孤立主义不同,主权主义并不拒绝国际参与,但坚持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具有明确的交易性,服务于美国的直接利益,而不是对盟友或机构的抽象承诺。这种观点认为,北约等联盟不是全球安全的永久组成部分,而是可以根据预期的成本和收益来使用(必要时可以抛弃)的工具。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主权主义已成为美国大战略的决定性方针。在慕尼黑2025峰会上,其后果显而易见。美国官员不再从共同责任或集体安全的角度讨论北约;相反,他们提出了严厉的要求。如果欧洲国家不履行国防开支义务并证明其战略价值,美国将缩减其承诺——或者可能完全退出北约。
这一做法与特朗普政府最近的其他举措一致,特朗普政府试图以纯粹的交易方式利用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从探索对格陵兰岛的战略收购,到利用经济压力对巴拿马施加地缘政治优势,特朗普政府已经表明,它并不认为美国的全球参与是长期战略稳定的问题,而是一系列需要逐案达成的交易。
对于北约来说,这是一个生存挑战。如果华盛顿不再将北约视为美国安全的基石,而是将其视为负担,除非它能带来直接利益,那么北约的长期生存能力将受到严重质疑。慕尼黑峰会传递的信息很明确:除非欧洲国家大幅增加军事投资并证明其战略效用,否则它们不能认为目前的北约将能够生存下去。
欧洲右翼民族主义的兴起:平行转变
一方面,美国转向主权主义正在重塑跨大西洋关系,另一方面,欧洲内部也正在发生类似的转变。欧洲大陆各地右翼民族主义运动正在兴起,其中许多运动与特朗普政府一样对北约和跨大西洋合作持怀疑态度。
在欧洲主要国家,曾经边缘化的政党如今拥有了真正的影响力。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民族主义运动正在挑战欧洲一体化的前提,并质疑传统联盟的必要性。许多政党拒绝欧洲安全应与北约挂钩的想法,而倾向于采用更加分散的、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防御方式。
在2025年慕尼黑峰会上,欧洲领导人的谈话中体现了这种转变。虽然有些人仍然主张加强北约并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但其他人开始转向主权主义观点——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将自己的国家利益置于集体安全安排之上。
这种内部分裂削弱了欧洲应对重塑跨大西洋秩序的地缘政治变化的能力。如果欧洲本身对北约的未来存在分歧,那么它就无法形成统一阵线来应对华盛顿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这个联盟曾经因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在一起,但现在却在外部和内部压力的重压下四分五裂。

图:2022年9月22日,隶属于第1骑兵师第3装甲旅战斗队的美国陆军士兵,在波兰德拉夫斯科波莫瑞克训练区梅尔诺坦克靶场操作M1A2SEPV3主战坦克(美国陆军)
北大西洋安全秩序的终结?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不仅仅是外交官和政策制定者的又一次聚会,更是跨大西洋联盟未来的一次清算时刻。地缘政治向多极化的转变,加上美国主权主义的兴起和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北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对于欧洲来说,华盛顿发出的信息是明确的:毫无疑问的美国安全保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美国仍然愿意参与其中,但前提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略优势。对于长期依赖北约的欧洲国家来说,这是一个警钟——要么大幅提高国防能力,重新定义安全优先事项,要么面临战略上被抛弃的风险。
对于美国来说,问题在于主权主义方针是否会产生更可持续、更有效的外交政策,还是会加速统治北大西洋七十多年的安全秩序的崩溃。
如果欧洲领导人在离开慕尼黑时仍然认为北约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那么他们可能就会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旧的安全秩序正在崩溃,取而代之的秩序仍不确定。正如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的那样,“旧世界正在消亡,新世界正在挣扎着诞生。现在是怪物的时代。”
跨大西洋联盟自冷战以来就一直存在,但在如今重塑世界的力量面前,它可能无法生存下来。接下来是战略自主性增强的时代,还是地缘政治分裂的时代,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旧的后二战安全秩序将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