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道智库 2025年1月10日

美国智库CSIS官网,日前刊载格雷格·鲁宾斯坦撰写的文章称,自公布现行国家安全和防卫战略以来的两年间,日本已采取重大举措,增强防卫能力,加强与美国以及其他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去年4月举行的拜登-岸田峰会进一步扩大了该联盟在联合行动、区域防御网络、科技合作、信息和网络安全措施以及国防工业合作等领域的承诺。
最近启动的美日军备对话新渠道可能会首次扩大双边合作,涉及全方位的采购利益。对无人驾驶飞机和高超音速拦截器等能力的共同需求为合作采购提供了新的机会,而加强供应链安排可以促进美国、日本和其他所谓盟国的工业基础之间的更紧密合作。然而,要实现这一潜力,不仅需要双方重新制定政策,还需要向更具有真正伙伴关系特征而非传统供应商-客户关系的方式转变。
进化
冷战时期的政策和协议为美日防务项目的开展设定了一个静态模式。美国设备和小规模研究项目的转让是通过狭窄的渠道进行的,这些渠道限制了美国技术的发布,并全面禁止日本的国防出口。
尽管管理不力和行业工作分担条款等问题屡见不鲜,但双方几乎没有动力去改变根深蒂固的互动模式。双方的政策和制度限制、对国防需求缺乏持续关注以及美国向日本提供技术方面日益加剧的摩擦削弱了合作采购项目的机会——这一点从对日本下一代FX战斗机的支持谈判未能达成一致中可以看出,谈判结果导致日本与英国和意大利一起加入了全球战斗机计划(GCAP)。
合作采购框架
将军备合作描述为联盟建设者可能只是显而易见的,但多年来,采购和工业合作一直处于安全磋商委员会(也称为2+2)框架下的美日对话的边缘。由于缺乏明显的作战紧迫性,为美日军队定义作战角色和职责的努力从未弥合从能力到需求再到采购的关键差距。
近期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促使美国和日本重新考虑其联盟行动方式。对联合行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现在已延伸到与其他盟友的更紧密合作。正如在2023年1月签署的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项目以及供应安全协议中所见,更多地共享工业和技术资源已被视为满足联合能力需求的关键推动因素。
这些发展为4月10日美日峰会上宣布的防务举措铺平了道路。这些举措包括一个新的合作采购利益对话框架:国防工业合作、采购和维护(DICAS)论坛。DICAS取代了过时的系统和技术论坛,后者的活动主要限于监督研究项目。
根据高级国防采购官员去年6月签署的《职权范围安排》,DICAS的初始活动集中在工作组上,以解决影响区域安全行动的采购和支持问题——船舶维修、飞机维修、供应链支持以及先进导弹的联合生产。所有这些领域的工作组对话,以及随后的生产和支持安排,应该会持续到2025年。将DICAS活动扩展到更广泛采购利益领域的议程将由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官员与日本同行进行会谈确定。
机会
除了DICAS之外,在扩大国防采购项目双边和多边参与范围方面也采取了显著举措:
滑翔相拦截器(GPI):去年5月签署的一项联合开发滑翔相高超音速导弹防御系统的协议借鉴了联合开发标准导弹3BlockIIA弹道导弹拦截器的先例。然而,GPI合作开发计划的条款已经演变为更加平衡的工作分担安排和双方行业参与者之间更密切的合作。
协同作战飞机(CCA):美国空军计划采购无人驾驶“忠诚僚机”飞机,其中包括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就FX战斗机进行未决对话后,美国和日本国防官员将无人驾驶飞机系统视为联合项目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2023年10月,美国和澳大利亚宣布计划与日本合作开发无人驾驶飞机。次年12月,美国和日本签署了一项研究CCA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项目协议——这是两国新RDT&E安排下的第一项协议。日本参加了最近由美国空军主办的国际CCA研讨会,这是其参与跨国CCA项目的一个有希望的发展。
高级教练机和战术飞机:两国都需要更换过时的教练机。在可能的替代方案中,满足共同要求的一条途径可能是日本使用新的美国T-7A教练机,然后联合开发基于该机身的战术教练机。关于飞行员培训要求的双边对话于去年7月开始,并将持续到2025年。成功确定共同要求可以使双方协调采购计划,以支持联合项目。
从双边到多边合作:美日在国防采购方面的互动再也不能脱离多边项目的总体趋势。AUKUS在潜艇和其他尖端国防能力方面的合作突显了这一现实。日本决定与英国和意大利一起加入GCAP也同样如此。GCAP中有关政府监督和行业合资工作的条款为日本未来与美国和其他国际伙伴的合作树立了重要的先例。通过GCAP,日本政府的政策和行业对国际参与的态度发生了几年前难以预料的变化。
挑战
发展军备合作以满足联盟需求:发展军备合作以支持更具活力的美日作战伙伴关系将需要双方在政策、制度和文化上进行重大调整。
美国和日本必须弥合防务对话中政策、需求和采购之间的制度差距。将政策主导的双边政府对话与DICAS活动相结合,以协调双方的角色、任务和能力,将使双方能够与军方合作,协调需求,确定合作采购机会,并将联合技术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切实的效果。
两国都必须放弃以安全援助为重点的合作方式。尽管通过政府管理的对外军售程序进行监督对于转让某些关键技术仍然是必要的,但美国不能指望日本和其他主要盟友在出口管制和技术释放方面仍被视为客户,同时又充当资源共享伙伴。
就日本而言,它不能将获得美国尖端防务系统和技术视为同盟权利。日本在防务项目对话方面采取传统的被动态度,这使日本失去了影响美国和其他合作伙伴的机会。沟通渠道有限和海外代表薄弱继续阻碍日本参与各级防务需求和采购互动。
随着日本和其他盟国坚持对其所购国防系统中嵌入的技术拥有主权控制权,而美国采购的可行替代方案越来越多,美国对信息披露和系统发布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就变得日益紧迫。其在出口管制和技术发布方面的行动反过来将取决于日本政府是否继续努力实施更灵活的出口管制措施并加强信息安全程序。
机构与文化:尽管有政策声明,但美国对合作采购的真正承诺程度将取决于通过专职人员的有效实施。《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中提出的加强国防部对国际项目支持的提议将清楚地表明美国有意与主要盟友和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合作。
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可能成为美日未来防务采购合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些美国官员仍将向日本转让防务能力视为安全援助任务,而业界同行则将在日本防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视为理所当然。对使用日本生产的防务硬件和维护设施以支持部署的美国军队的兴趣将不可避免地与保护美国国内生产基地的压力相抗衡。
与此同时,日本国防界的一些利益相关者仍然反对这样的现实:授权生产和补贴的本土项目无法再维持其工业和技术基础。更密切的国际参与应鼓励日本国防规划人员专注于使装备项目符合国际标准,而不是迎合导致无法互操作能力的“独特”要求。
出口管制措施的渐进式修订不太可能为日本国防工业(更不用说非传统供应商)提供足够的激励来吸引国际合作伙伴。日本政府新国防工业政策中的出口促进措施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积极一步,正如日本目前为澳大利亚未来护卫舰项目所做的宣传活动所表明的那样。
政府与工业界的合作:成功的国际国防采购项目依赖于政府与工业界的团队来制定战略、寻找机会、谈判协议、确保后续支持以及促进对工业基础资源的相互投资——迄今为止,美日之间的互动中基本上没有这些特征。虽然政府在国防采购方面的对话包括与国防工业协会的交流,但这种互动的水平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对两国政府的措施几乎没有影响。
DICAS的规划表明,工业界的参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参与可以扩展到一般的政策关注以及与适当的行业团体讨论具体要求——所有这些都是政府与工业界参与美日防务计划的新领域。
前景
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在其他方面面临的挑战相反,美日联盟进一步加强的前景仍然乐观。最近,日本某企业试图收购美国一家钢铁制造商而引发的紧张局势不应分散人们对加强合作获取国防能力的战略利益的注意力。
为了实现这些利益,美日互动必须从通过烟囱式渠道管理走向全面融入联盟框架,为双方提供运营和物质利益。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些挑战需要多年的制度变革来解决,但其他一些工作现在可以着手进行:
·根据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规定加强美国对国际防御计划的支持。
·日本政府和工业界继续努力扩大与美国和其他国际伙伴的联盟建设范围。
·对美国的技术发布采取更加平衡的方式,将联盟能力需求置于比严格的保护措施更高的优先级——日本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的措施促进了这一进程。
基于这些机构发展,新政府应开发DICAS渠道以:
·通过两国政府的政策、采购和军事服务官员之间的定期磋商,将作战需求和采购计划联系起来。
·通过在DICAS议程中纳入与行业的定期会议,鼓励政府与行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与行业的对话可以包括一般的行业政策问题和特定的收购兴趣领域。(计划讨论的参与者会因具体主题而异。)
·通过海外政府代表、国际会议和私营部门资源寻找并寻求合作收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