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都执迷“远方”的年代,还需要“游记”吗?
我们的“远方”会被瞬间转译成“目的地”,于是我们一头扎进社交网络里:人们严丝合缝地计划和分享各自的远方,图片和视频会告诉你哪里有美丽的风景,文字会告诉你哪些地方“必去”,拍照的角度在哪里最合适,什么时候的落日最美,什么时候的云海最磅礴,什么样的季节最适合出行,哪家店铺的食物最棒,哪里的民宿最有趣……
停下来的某一秒,你是否思考过,事实上旅行从来不是做题,它没有标准答案。
急匆匆往前走的时代,《浪游记》出现得恰到好处。王恺、韩松落、尼佬3位作者共同协作,交上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属于3位作者,也属于我们和他们共同经历过的时代。他们写城市——兰州、宜昌、佛山、云南边陲的小城等,也写城市里遇到的人与事,当然,最重要的主角是他们自己。
正如作者王恺在后记中所说,这本书“哀伤而真诚”。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似乎是转身面对逝去时光时的不忍,那里有翩翩的少年,有熙攘的街巷,有西域的晚霞,有奔涌向前的江与河……
当我们觉得“困在”当下,无比渴盼远方的时候,这本非典型游记是一次极好的回望。它不提供既定的远方和标准答案,但它的文字,足够搅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重新发现属于自己的远方。
就像后记里王恺所说:“没有一次旅行,不是回到故乡。”